您当前的位置 :天津视窗 > 消费 >  内容正文
投稿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天津视窗 2020-04-14 10:28:58 来源: 阅读:-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清平乐》中的八大王

近日,正午大剧《清平乐》中出现了“八大王”这一推进剧情发展的形象,在小说和戏曲《杨家将》和《包青天》中,八贤王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。那“八大王”真实的历史形象如何呢?

一、八大王的的早年经历

戏曲、小说中的八贤王,出身皇族,十分关心民间疾苦。他有先王御赐的金锏,可以“上打昏君、下打奸臣”。八贤王的原型是谁呢?公认的原型是太宗的第八个儿子赵元俨,他还有一个称呼为“八大王”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清平乐》中的八大王

宋太宗十分溺爱他这个小儿子,每次朝廷举办宴会,都会让这个小儿子坐在自己旁边。太宗曾想让这个小儿子一直陪在旁边,等到20岁再去就封,再加上他在兄弟们中排行老八,所以宫中就叫他“二十八太保”。 但太宗还没等到他的幼子封王就藩,就去世了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影视剧中的宋太宗

真宗即位后,对这个弟弟同样关爱有加,不断为其加官进爵。同时,真宗对弟弟的教育十分上心,经常亲自为他安排老师。但元俨生性顽劣,总是让人不省心。有一次,宫中举办御宴,因为一个优伶的表现不合他意,元俨便大骂优伶,还动手打人,失了皇家体统。皇家的宴会那是何等场面,向来讲究礼数,大家在一起讨论圣贤之文,赋诗作对十分雅致,但赵元俨生为王爷,却毫无礼节。但另一方面,这也是他真性情的体现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开封府》中的宋真宗

真宗时,元俨宫中起火,从半夜一直烧到了第二天中午,火势蔓延到内廷,烧毁了许多宫殿和国宝。宋代重阴阳灾异学说,而恰巧此时正逢真宗大兴封禅和祭祀天书的活动,这些活动在朝堂中本来就有许多反对的声音,宫中大火被认为是上天的一种警示,真宗为此而下罪己诏。

大火毕竟是从元俨宫中起的,元俨也免不了罪责,真宗就把元俨降为端王,剥夺了其武信节度使的官职。元俨也知道自己有错,每次见到真宗,都深深地引咎自责,真宗也是真疼这个弟弟,不久以后就封他为荆王,恢复了官职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清平乐》中的赵元俨

二、八大王与刘太后之争

在史籍中还有这样一种传闻,那就是真宗曾想过将皇位传给八大王赵元俨。1022年,真宗病得快不行了,这时候太子赵祯才13岁,刘皇后又擅权专政,真宗就想把大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元俨。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记载,真宗在临终之际,用手点了点胸,然后伸出五个手指头,接着又伸出三个手指头,意思是说,传位给八大王,是我的意思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开封府》中真宗临终之际

宋朝建国之初就是兄终弟及,来维持政权的稳定。此时太子年幼,传位给兄弟还能防止刘后篡权,此举倒也合情合理。但当时刘皇后在帷幕后面看到了真宗的举动,群臣退去之后,急忙命令内侍从向群臣传旨,说真宗的意思是,三五天来病情好些了,没有其他的意思,让大臣们不要多想。

这事是真是假呢?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的作者李焘说,他听到的也是传闻,不能确定真假。几天之后,真宗就去世了,太子赵祯即位,就是仁宗,刘皇后成了刘太后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仁宗即位

仁宗即位之初,朝中有很多流言蜚语,都指向了八大王元俨。元俨迫于刘太后的权势和压力,主动称病隐退。其实,刘太后垂帘听政,这时候对他还算十分客气,赐他“剑履上殿”。宋代经常赐功臣、贵戚“剑履上殿”,表示对他们的特殊宠遇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清平乐》中刘太后垂帘听政

八大王元俨为了辟祸,推辞了一切优待。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家中,谢绝拜访。他装疯弄傻,史书说他“阳为狂疾不慧”,也就是俗称的“阳狂病”。他终日坐在木马上,坐上去就再也不下来,还让优伶在旁奏乐,想吃东西也直接在上面吃,整日喝地醉醺醺的。

元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佯装生病,为的是养精蓄锐。但不同于《清平乐》中的情节,待刘太后死后,元俨才告诉仁宗,他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,而不是刘太后。仁宗听到后悲痛欲绝,开馆验尸,才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清平乐》刘太后

仁宗亲政后,更加礼遇叔父。但元俨依然举动狂放,经常称呼仁宗的家名,仁宗传召,作为臣子的他 “坐而不拜”,宫中的东西也随便拿来用,仁宗也不敢说什么,也许正因为元俨的这些举动,才出现了后世小说中那个人人忌惮的形象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清平乐》中的宋仁宗

三、宋朝宗室的地位

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,十分重视宗室之间的关系,他希望自己的子孙都可以始终维护赵宋宗室的统一。宋太祖重用宗室,但宋太宗继承兄长的皇位之后,就开始限制宗室。他一方面将可能威胁他皇位的至亲手足全部剪除,另一方面则限制宗室在朝廷内担任要职。

宋代对待宗室,一般只给个虚官虚衔,不给实权。说到底,就是让你不愁吃喝,但不给正经工作,这个政策实际上加剧了宋代的“冗费”现象。宋代的宗室,无论亲疏远近,都享受着很高的俸禄,随着宗室人数越来越多,政府已经无法负担这笔巨大的宗室支出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宋太祖赵匡胤

宋代宗室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,也不能当地方官。直到仁宗时期,经韩琦的进谏,才稍微放开这一政策,允许当朝皇帝五服以外的宗室参加科举。不过,宗室远亲的科举录取与读书人的科举取士,还不太一样,他们录取的比例很高,基本上5—10人里,就会录取一人,但他们一旦淘汰,就再也不能参加科举,不会再授官。同时,即使他们为官,也只能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,如有职位却无权的宫观庙宇的祭祀官。

《清平乐》八大王是最幸福的王爷,父皇皇兄都宠他,可惜皇嫂太坏

《清平乐》中的韩琦

宋代最为警惕的,是宗室不能拜相、不能领兵。如果对比唐宋就能发现,唐代的名臣多出于宗室,而宋代的宗室在朝堂上几乎都默默无闻,机会让给了士大夫。所以,宋代这一政策受到广大士大夫群体的称赞。

文史君说

小说戏曲中的八贤王,享受着先王赐予的特权,可以痛斥昏君奸臣。但是,历史上真实的八贤王却是另一番模样,他因为是太宗幼子,所以父亲、哥哥对其极尽优宠。在兄长真宗临终之际,也曾整日居于宫中,觊觎皇位。但他最终败给了政治经验丰富的刘太后,在刘太后执权之时,他装病度日。等到仁宗即位后,才恢复优宠。从宋代抑制宗室的角度来说,八大王赵元俨根本不可能享有那至高无上的特权。


(正文已结束)

推荐阅读:运动app推荐
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
网站简介 - 联系我们 - 营销服务 - 老版地图 - 版权声明 - 网站地图
Copyright.2002-2019 天津视窗 版权所有 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 欢迎监督举报 如有错误信息 欢迎纠正